2017MIX設計年會心得
- Sucre Lin
- 2017年5月13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因為吸收學習反應的速度太慢,每次聽講座都會記錄下來
在家反覆的聽,每一次聽都發現自己著重要不一樣的句子上思考
下面是這次2017設計年會,蔡志浩老師的分享心得
———————————————————
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的理事長-蔡志浩老師
在講座開始之前,看過蔡老師的許多文章
由一個認知心理教授轉型成使用者經驗顧問並且跨界許多領域
在蔡老師的部落格裡分享他對世界的觀察與反思
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看見社會的問題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大家有空可以看看老師的部落格
http://taiwan.chtsai.org/
【反璞歸真:我們要設計的到底是什麼?】參考ppt(https://goo.gl/0RzLwM)
開頭就破題明確的點到,在許多『轉型』的需求下
都渴望方法的導入,但是導入之後仍就做不出厲害的產品
真正缺乏的不是創新的方法或工具而是對自己的了解
老師舉了一個騎單車的例子,花了五十萬元買了一台超輕的公路車
但是把它當作越野車在騎,很快的就車毀人傷了
簡單的例子在生活上的各個事情都可以套用
經營多年的感情,期待他能滿足個體的全部需求,很快就兩敗俱傷
(恩?只有一個例子,因為腦袋只想得到這個,啊啊啊啊啊)
再來是我們對於專業的迷思
在上個世代的人,他們人生的藍圖,就是教育->工作->休閒
但是隨著時代的演變,社會結構改變了
加上資訊爆炸時代,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
人們必須在工作中學習成長、與休閒中觀察體驗才能真正的因應社會的變化
其實也是一種自我天賦探索的重要歷程
像剪接師的辛酸血淚,從35mm膠片轉換成錄影帶到現在的電腦數位,每一個十年都是新的挑戰
在台灣的社會結構下,因為分數剛好到了就剛好進這個系所,然後畢業後直接做相關工作
人們找尋不到自我的天賦,無法瞭解自我,更不能成為一位當責的員工
也許在員工訓練裡最重要的不是員工守則,而是協助他們找到自我
老師說在我們青少年時期,做的許多蠢事錯事,都是在大量累積失敗之後找到自我與世界的交集
這讓我想到蔡總統曾經提出先工作再升學的規劃(https://goo.gl/vQrERf)
就像愛情在累積大量的激烈溝通、理性溝通之後,才能打破愛情的silo
(現在滿腦子都是對愛的反思啊)
話鋒轉回產品創造的價值
在ppt的圖裡可以看得到,使用者只是個體的一小部分,產品與服務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
在使用者作為一個個體與世界的關係之中是重要的設計考量點
所以現在的設計專業需要對個體與世界的全貌觀
這也是身為一位設計師應該要去尋找的自我價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身為一位員工的自我價值在,能夠創造多少的價值
整堂課程最令我受用的一句話是
『很多問題,很多難解的問題都是因為我們沒有做自己』
自我反思在個人工作室上面一直無法突破不是沒有選擇一個領域專攻
而是沒有真正的瞭解自己,並善用自己擁有的能力與天賦
花太多的時間徬徨找一個不存在的答案
在愛情上也因為不夠瞭解自己,沒有建立自己的生活模式
在混亂的生活型態下,讓伴侶也被這樣的無情海浪一次次地打回岸上
只在愛情裡造成兩敗俱傷
在飽嘴的反思(https://www.facebook.com/mei6663)
我太想要把方法和商業模式套用在其中
但我的姊姊們做得更好,他們傾聽消費者的聲音
在快速的時間內進行調整與溝通
改變的第一步,每年都問自己
我是誰?我要往哪裡去?
並且訂定書籍的閱覽量,累積足夠的知識
Comments